QRunes¶
目录:
写在前面¶
0.1 量子¶
量子(quantum)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从而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现象。
后来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分离化性质,其他物理量诸如角动量、自旋、电荷等也都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量子化现象。这同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有根本的区别。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物理世界。描写微观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论是量子力学。
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自从普朗克提出量子这一概念以来,经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玻恩等人的完善,在20世纪的前半期,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
0.2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对照于传统的通用计算机,其理论模型是通用图灵机;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其理论模型是用量子力学规律重新诠释的通用图灵机。从可计算的问题来看,量子计算机只能解决传统计算机所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从计算的效率上,由于量子力学叠加性的存在,目前某些已知的量子算法在处理问题时速度要快于传统的通用计算机。
0.3 量子经典混合编程¶
QRunes根据量子计算的经典与量子混合(Quantum-Classical Hybrid)特性,在程序编译之后可以操纵宿主机器、量子测控设备与量子芯片来实现量子计算。所谓的量子经典混合编程即是将实现量子计算的部分用量子代码实现量子比特和量子逻辑门的操作,而与经典计算机打交道的部分(结果展示、量子程序开发包,比如QPanda)用经典语言实现的一种编程方式成为量子经典混合编程。
第1章 Quick Start¶
1.1 QRunes简介¶
QRunes是一种面向过程、命令式的量子编程语言Imperative language(这也是当前主流的一种编程范式),它的出现是为了实现量子算法。QRunes根据量子计算的经典与量子混合(Quantum-Classical Hybrid)特性,在程序编译之后可以操纵经典计算机与量子芯片来实现量子计算。
QRunes通过提供高级语言的形式(类C的编程风格)来量子算法的实现和程序逻辑控制。其丰富的类型系统(Quantum Type,Auxiliary Type,Classical Type)可以实现量子计算中数据对象的绑定和行为控制, 可以满足各类量子算法开发人员的算法实现需求。
QRunes构成:Settings, QCodes和Script。其中Settings部分定义了关于QRunes编译的全局信息;QCodes部分是具体的对于量子比特操作和行为的控制;Script部分是宿主程序的实现,它的实现依赖于经典编程语言(C++,Python等)和相关联的量子程序开发工具包(比如:QPanda/pyQPanda)。
1.2 QRunes开发环境¶
1.2.1 QRunes与QPanda/pyQPanda¶
QPanda¶
QPanda SDK是由本源量子推出的,基于量子云服务的,开源的量子软件开发包。用户可基于此开发包开发在云端执行的量子程序。QPanda使用C++语言作为经典宿主语言,支持以QRunes书写的量子语言。 目前,QPanda支持本地仿真运行模式和云仿真运行模式,最高可支持到32位。Q-Panda提供了一个可执行的命令行程序,通过指令控制量子程序的加载、运行和读出。另外,QPanda提供了一组API,可供用户自行定制功能。
QPanda 2¶
QPanda 2(Quantum Programming Architecture for NISQ Device Applications)是一个高效的量子计算开发工具库,可用于实现各种量子算法,QPanda 2基于C++实现,并可扩展到Python。
PyQPanda¶
PyQPanda是我们通过pybind11工具,以一种直接和简明的方式,对QPanda2中的函数、类进行封装,并且提供了几乎完美的映射功能。 封装部分的代码在QPanda2编译时会生成为动态库,从而可以作为python的包引入。
1.2.2 开发环境配置与运行¶
为了兼容高效与便捷,我们为您提供了C++ 和 Python(pyQPanda)两个版本,pyQPanda封装了C++对外提供的接口。
C++的使用¶
使用QPanda 2相对于pyQPanda会复杂一些,不过学会编译和使用QPanda 2,您会有更多的体验,更多详情可以阅读 使用文档。话不多说,我们先从介绍Linux下的编译环境开始。
下载和编译¶
我们需要在Linux终端下输入以下命令: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riginQ/QPanda-2.git
- $ cd qpanda-2
- $ mkdir build
- $ cd build
- $ cmake -D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 ..
- $ make
开始量子编程¶
现在我们来到最后一关,创建和编译自己的量子应用。 我相信对于关心如何使用QPanda 2的朋友来说,如何创建C++项目,不需要我多说。不过,我还是需要提供CMakelist的示例,方便大家参考。
cmake_minimum_required(VERSION 3.1)
project(testQPanda)
SET(CMAKE_INSTALL_PREFIX "/usr/local")
SET(CMAKE_MODULE_PATH ${CMAKE_MODULE_PATH} "${CMAKE_INSTALL_PREFIX} lib/cmake")
add_definitions("-std=c++14 -w -DGTEST_USE_OWN_TR1_TUPLE=1")
set(CMAKE_BUILD_TYPE "Release")
set(CMAKE_CXX_FLAGS_DEBUG "$ENV{CXXFLAGS} -O0 -g -ggdb")
set(CMAKE_CXX_FLAGS_RELEASE "$ENV{CXXFLAGS} -O3")
add_compile_options(-fPIC -fpermissive)
find_package(QPANDA REQUIRED)
if (QPANDA_FOUND)
include_directories(${QPANDA_INCLUDE_DIR}
${THIRD_INCLUDE_DIR})
add_executable(${PROJECT_NAME} test.cpp)
target_link_libraries(${PROJECT_NAME} ${QPANDA_LIBRARIES})
endif (QPANDA_FOUND)
我们接下来通过一个示例介绍QPanda 2的使用,此例子构造了一个量子叠加态。在量子程序中依次添加H门和CNOT门,最后对所有的量子比特进行测量操作。此时,将有50%的概率得到00或者11的测量结果。
#include "QPanda.h"
#include <stdio.h>
using namespace QPanda;
int main()
{
init(QMachineType::CPU);
QProg prog;
auto q = qAllocMany(2);
auto c = cAllocMany(2);
prog << H(q[0])
<< CNOT(q[0],q[1])
<< MeasureAll(q, c);
auto results = runWithConfiguration(prog, c, 1000);
for (auto result : results){
printf("%s : %d\n", result.first.c_str(), result.second);
}
finalize();
}
最后,编译,齐活。
$ mkdir build
$ cd build
$ cmake ..
$ make
运行结果如下:
00 : 512
11 : 488
python的使用¶
pyQPanda只需要通过pip就可安装使用。
- -pip install pyqpanda
我们接下来通过一个示例介绍pyQPanda的使用,此例子构造了一个量子叠加态。在量子程序中依次添加H门和CNOT门,最后对所有的量子比特进行测量操作。此时,将有50%的概率得到00或者11的测量结果。
from pyqpanda import *
init(QMachineType.CPU)
prog = QProg()
q = qAlloc_many(2)
c = cAlloc_many(2)
prog.insert(H(q[0]))
prog.insert(CNOT(q[0],q[1]))
prog.insert(measure_all(q,c))
result = run_with_configuration(prog, cbit_list = c, shots = 1000)
print(result)
finalize()
运行结果如下:
{'00': 493, '11': 507}
1.3 Qurator介绍¶
qurator-vscode 是本源量子推出的一款可以开发量子程序的 VS Code 插件。其支持 QRunes2 语言量子程序开发,并支持 Python 和 C++ 语言作为经典宿主语言。
在 qurator-vscode 中,量子程序的开发主要分为编写和运行两个部分。
- 编写程序:插件支持模块化编程,在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中量子程序的编写主要在 qcodes 模块中;
- 程序运行:即是收集结果的过程,插件支持图表化数据展示,将运行结果更加清晰的展现在您的面前。
1.3.1 qurator-vscode 设计思想¶
考虑到目前量子程序的开发离不开经典宿主语言的辅助,qurator-vscode 插件设计时考虑到一下几点:
1. 模块编程: qurator-vscode 插件支持模块编程,将整体程序分为三个模块:settings、qcodes 和 script 模块。在不同的模块完成不同的功能。 在 settings 模块中,您可以进行宿主语言类型、编译还是运行等设置;在 qcodes 模块中, 您可以编写 QRunes2 语言程序; 在 script 模块中,您可以编写相应的宿主语言程序。
2. 切换简单: qurator-vscode 插件目前支持两种宿主语言,分别为 Python 和 C++。您可以在两种宿主语言之间自由的切换,您只需要在 settings 模块中设置 language 的 类型,就可以在 script 模块中编写对应宿主语言的代码。插件会自动识别您所选择的宿主语言,并在 script 模块中提供相应的辅助功能。
3. 图形展示: qurator-vscode 插件提供图形化的结果展示,程序运行后会展示 json 格式的运行结果,您可以点击运行结果,会生成相应的柱状图,方便您对运行结果的分析。
1.4 初窥QRunes¶
1.4.1 QRunes关键字¶
int | Hamiltionian |
float | variationalCircuit |
double | var |
bool | circuitGen |
map | |
qubit | |
cbit | |
vector |
1.4.2 QRunes程序结构¶
QRunes由三部分组成¶
settings 模块中可以设置宿主语言,编译还是运行;¶
@settings:
language = Python;
autoimport = True;
compile_only = False;
qcodes 模块中可以编写 QRunes2 量子语言代码;¶
D_J(qvec q,cvec c){
RX(q[1],Pi);
H(q[0]);
H(q[1]);
CNOT(q[0],q[1]);
H(q[0]);
Measure(q[0],c[0]);
}
script 模块中可以编写宿主语言代码,目前支持 Python 和 C++ 两种宿主语言。¶
init(QuantumMachine_type.CPU_SINGLE_THREAD)
q = qAlloc_many(2)
c = cAlloc_many(2)
qprog1 = D_J(q,c)
result = directly_run(qprog1)
print(result)
finalize()
第2章 QRunes基本类型与变量¶
2.1 QRunes的基本对象类型¶
2.1.1 量子类型 Quantum Type¶
量子类型的对象描述的是量子芯片上的量子比特。
例如:qubit q;
它在运行期间会映射某一个量子芯片上的量子比特。这种对象只能被最终用于量子逻辑门操作中。它的赋值相当于创建这个映射的别名,并非描述其中的数据的复制。
2.1.2 量子线路类型 Quantum Circuit Type¶
量子线路,也称量子逻辑电路是最常用的通用量子计算模型,表示在抽象概念下,对于量子比特进行操作的线路,是各种逻辑门组成的集合。最后常需要量子测量将结果读取出来。不同于传统电路是用金属线所连接以传递电压讯号或电流讯号,在量子线路中,线路是由时间所连接,亦即量子比特的状态随着时间自然演化,过程中是按照哈密顿运算符的指示,一直到遇上逻辑门而被操作。由于组成量子线路的每一个量子逻辑门都是一个 酉矩阵 ,所以整个量子线路整体也是一个大的酉矩阵。 首先,初始化一个量子线路对象有以下两种风格:
C++风格
circuit cir;
C语言风格(主要有两种方式)
//方式1
circuit cir = Createqc(); //Createqc is the initialization method()
//方式2
circuit qc2 = qc1; //qc1 has already defined
dagger的作用是复制一份当前的量子线路,并更新复制的量子线路的dagger标记。举个例子:
circuit cir;
circuit cir_dagger = cir.dagger();
除了转置共轭操作,您也可以为量子线路添加控制比特。circuit类型为您内置了两个成员函数用于添加控制比特:control、setControl。
control的作用是复制当前的量子线路,并给复制的量子线路添加控制比特,例如:
circuit cir;
circuit cir_control = cir.control(qvec);
上述都需要接收一个参数,参数类型为QVec,QVec是qubit的vector容器类型。我们将在下一部分仔细介绍。
2.1.3 数组类型 Array Construct Type¶
2.1.3.1 类型声明
vector是同一种类型的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对应的整数索引值(对象和变量的区分和C++类似)。在QRunes中,系统将负责管理与存储元素相关的内存。和C++一样,因为它可以包含其他对象,我们也可以将这一类型称为容器。必须明确的是,一个容器中的所有对象都必须是同一类型的。在QRunes中,容器的内置类型只支持量子类型、辅助类型和经典类型。使用容器可以写一个声明或函数定义,从而用于多个不同的数据类型。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保存经典类型对象的容器,或保存辅助类型对象的容器。
声明数组类型的对象,需要提供附加信息。详细的说,就是要提供具体的类型,即容器保存的是何种对象的类型,通过将类型放在名称后面的尖括号中来指定类型,如:
vector <int> ives; // ivec holds objects of type auxiliary primary type
vector <cbit> cvec; // cvec holds objects of classical primary type
和C++类似,定义数组类型对象需要指定类型和一个变量的列表。上面的第一个定义,类型是vector <int>,该类型即是含有若干int型对象的vector,变量名为ivec。第二个定义的变量名是cvec,它所保存的元素都是经典类型的对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数组类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类似于C++中的类模板机制,我们可以用它来定义多种数据类型。数组类型的内置类型的每一种都指定了其保存元素的类型。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上述两个例子都是一种数据类型。
2.1.3.2 数组类型的操作
切片(slice)是对数组一个连续片段的引用,因此切片是一个引用类型。切片的内部结构包含开始位置地址(&)、大小(length)和容量(cap)。切片并不存储任何数据,它只是描述了底层数组中的一段。更改切片的元素会修改其底层数组中对应的元素。
切片的使用和Python类似,由数组生成新的切片主要通过两个下标来界定,即一个上界和一个下界,二者以冒号分隔,它的一般形式为:
a[low : high]
以下为切片的内部结构的详细含义
地址:即切片创建时指向一个底层数组元素的指针
长度:即切片内部元素数量,可以用length求得
容量:当长度大于容量时,成倍增长
在QRunes中,切片的上界和下界必须指定,不允许使用默认值操作。不难看出,从数组生成新的切片拥有以下特性:
(1)取出的元素数量为:结束位置-开始位置
(2)取出元素不包含结束位置对应的索引,切片最后一个元素使用 slice[length(slice)] 获取
(3)上界下界同时为0时,等效于空切片,一般用于切片复位
2.1.4 辅助类型 Auxiliary Type¶
辅助类型是为了更方便创建量子操作的辅助对象。它在编译后的程序中不存在。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些用于决定量子程序构造的变量或者常量。它也可以是一个编译期间的if判断或者for循环。
对于一组qubit,例如vector<qubit> qs,我们要创建作用在它们上面的Hadamard门,我们可以利用如下语句:
for (i = 0: 1: qs.length()) {
H(qs[i]);
}
这一组语句是一个典型的for循环,但是执行这个程序的时机是在编译期间,因此这个for循环并不是在量子计算机中运行的for循环。它的效果相当于全部展开。即:
H(q[0]);
H(q[1]);
H(q[2]);
...
2.1.5 经典类型 Classical Type¶
经典类型是在量子测控系统中存在的对象。他们的创建、计算、管理都是由量子芯片的测控系统完成的。这个系统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因此这些变量的生命周期和qubit的退相干时间共存。它是为了解决普通的宿主机和量子芯片之间无法进行实时数据交换的问题而存在的。简而言之,它们介于宿主机(辅助类型)和量子芯片(量子类型)之间。
经典类型的变量典型地可以被用于保存量子比特的测量结果。除此之外,由测量结果决定的IF和WHILE操作,即后面会提到的QIF,QWHILE操作也是在测控系统中完成的,所以也属于经典类型。要注意到QIF和QWHILE和宿主机(辅助类型)的if,for,while等操作具有完全不同的运行时机,其中辅助类型的变量、表达式、语句等是编译期间计算的,经典类型是运行期间计算的。
例如:
cbit c;
qubit q;
H(q);
measure(q,c);
qif(c){
// do something...
}
这个程序就根据一个qubit在执行完Hadamard门之后进行的测量的结果来选择执行分支。注意到c是一个在测控系统中存在的变量,而qif的判断也是在这个系统中实时完成的,之间与宿主机不会发生数据传输。
经典变量之间还可以进行计算,比如:
qif(!c) {} // 对c求非
qif(c1 == c2) {} //比较c1与c2的值
qif(c1 == True) {} //等价于qif(c1)
但是经典辅助的if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经典类型的变量的,原因是辅助类型的值是要求编译期间能够完全确定的,例如:
if(c) {} // Error:编译期间无法判断c的值
2.1.6 量子程序类型 Quantum Prog Type¶
量子程序类型一般用于量子程序的编写与构造,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操作序列。由于量子算法中也会包含经典计算,因而业界设想,最近将来出现的量子计算机是基于混合结构的,它包含两大部分:经典计算机和量子设备。经典计算机负责执行经典计算与控制;量子设备负责执行量子计算。
量子程序类型是量子编程的一个容器类,是一个量子程序的最高单位,初始化一个空的QProg对象有以下两种:
C++风格
qprog prog;
C语言风格
qprog prog = CreateEmptyQProg();
2.1.7 函数回调类型 Callback Construct Type¶
回调函数就是一个通过函数指针调用的函数。如果你把函数的指针(地址)作为参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当这个指针被用来调用其所指向的函数时,我们就说这是回调函数。回调函数不是由该函数的实现方直接调用,而是在特定的事件或条件发生时由另外的一方调用的,用于对该事件或条件进行响应。通俗的理解就是,程序并没有调用自己定义的函数,但是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函数却执行了(笔者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函数回调需要传参,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避免发生错误。
方法1:(代码为伪码描述)
将回调函数的参数作为与回调函数同等级的参数进行传递,比如:
circuit<int value> fun{
value++;
}
circuit<some function, value> exe{
some function(value);
}
exe(fun,c);//c is the parameter required for fun method
方法2:(代码为伪码描述)
将回调函数的参数在调用回调函数内部创建,比如:
circuit<int value> fun{
value++;
}
circuit<some function> exe{
value={.....}; // what in the {} is custom method
some function(value);
}
exe(fun);
不难看出,函数回调类型支持上述所有类型。 最后笔者给出一个上述所有类型使用的程序,如下所示。有兴趣的读者可在Qpanda中运行并查看结果。
int main(void)
{
init();
auto qvec = qAllocMany(4);
auto cbits = cAllocMany(4);
auto circuit = CreateEmptyCircuit();
circuit << H(qvec[0]) << CNOT(qvec[0], qvec[1])
<< CNOT(qvec[1], qvec[2]) << CNOT(qvec[2], qvec[3]);
circuit.setDagger(true);
auto prog = CreateEmptyQProg();
prog << H(qvec[3]) << circuit << Measure(qvec[0], cbits[0]);
auto result = runWithConfiguration(prog, cbits, 1000);
for (auto &val : result)
{
std::cout << val.first << ", " << val.second << std::endl;
}
finalize();
return 0;
}
2.2 字面值常量¶
像42这样的值,在经典程序中被当作字面值常量(literal constant)。称之为字面值常量是因为只能用它的值称呼它,称之为常量是因为它的值不能修改。每个字面值都有相应的类型,在QRunes中,支持整型、浮点型和布尔型。只有内置类型存在字面值。
2.2.1整型字面值规则¶
在QRunes中定义字面值整数常量默认使用十进制,整型常量在底层都会以二进制形式表示。例如,我们将值25定义为整型常量:
25 //decimal
字面值整数常量的类型默认为int类型。它的表示范围是-32768~32767。
2.2.2浮点字面值规则¶
在QRunes中定义字面值浮点常量默认使用十进制。例如,我们将值 3.14159265358979定义为浮点常量:
3.14159265358979 //the default value of Pi
2.2.3 布尔字面值¶
单词true和false都是布尔型的字面值。
2.3 变量¶
2.3.1 什么是变量¶
QRunes是一门静态类型语言,在编译时会作类型检查。和大多数语言一样,对象的类型限制了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如果某种类型不支持某种操作,那么这种类型的对象也就不能执行该操作。在QRunes中,操作是否合法是在编译时检查的。当编写表达式时,编译器检查表达式中的对象是否按该对象的类型定义的使用方式使用。如果不是的话,那么编译器会提示错误,而不产生可执行文件。随着程序和使用的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将看到静态类型检查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错误.静态类型检查使得编译器必须能识别程序中的每个实体的类型。因此,QRunes使用变量前必须先定义变量的类型.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变量,和传统编程语言一样,变量提供了程序可以操作的有名字的存储区。QRunes中的每一个变量都有特定的类型,该类型决定了变量的内存大小和布局、能够存储于该内存中的值的取值范围以及可应用在该变量上的操作集。我们常常把变量称为“变量”或“对象(object)”。 说到变量,难免要说到左值和右值,我们将在第3章详细探讨表达式,现在首先简单介绍一下QRunes中的两种表达式:
(1)左值(Ivalue):左值可以出现在赋值语句的左边或右边。
(2)右值(rvalue);右值只能出现在赋值的右边,不能出现在赋位语句的左边。
变量是左值,因此可以出现在赋值语句的左边。数字字面值是右值,因此不能被赋值。给定以下变量:
let a=25;
let b=3.2526;
下面两条语句会产生编译错误:
a*a=b; //error: arithmetic expression is not an lvalue
0=1; //error: lieral comstant is not an lvalue
这一部分将会在表达式章节详细介绍,此处便不再赘述。
2.3.2 变量名¶
变量名,即变量的标识符(identifier),可以由字母、数字组成。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并且严格区分大小写字母:QRunes中的标识符都是大小写敏感的。下面例出了三个不同的标识符:
//three different variables
somename,someName,someName
在QRunes中并没有限制变量名的长度,但考虑到将会阅读(和|或)修改我们的代码的其他人,变量名不应太长。
2.3.3 关键字¶
QRunes中保留了一组词用作改语言的关键字。关键字不能用作改语言的标识符。下面列出了所有的关键字:
let | qubit | X1 |
include | cbit | Y1 |
int | circuit | Z1 |
bool | qprog | U4 |
if | variationalCircuit | RX |
else | hamiltonian | RY |
for | VQG_NOT | RZ |
lib | VQG_RZ | CNOT |
qrunes | VQG_RX | CZ |
avar | H | CR |
double | X | CU |
default | NOT | isWAP |
in | T | measure |
vector | S | qif |
Pi | Y | qwhile |
return | Z | qelse |
lambda | while |
2.3.4 变量命名习惯¶
变量命名有很多被普遍接受的习惯,遵循这些习惯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 变量名一般用小写字母。
- 标识符应使用能帮助记忆的名字,也就是说,能够提示其在程序中的用法的名字,如salary.
2.3.5 变量的定义¶
变量的定义分为两个部分来说明:
1.形参变量
形参变量,只做变量声明,由传递函数的实参进行初始化,作用域为所在函数体内,当函数结束的时候,形参即被销毁。 形参变量的格式: 变量类型 变量名 当前QRunes支持的形参变量类型有:
int | hamiltionian |
double | avar |
bool | circuit |
map | callback_type |
qubit | |
cbit | |
vector_type |
hamiltionian类型是哈密顿量类型数据,它是一种复合类型。
avar是可变参数类型。
vector_type是数组类型的数据,具体的参数类型需要在泛型中确定。 例如:vector<qubit>表示qubit类型的数组。
callback_type是回调函数类型,由 返回类型<参数> 组成。 例如:
circuit unitary(vector<qubit> q) {
RX(q[0], -Pi);
}
//qc为返回类型为circuit类型,参数类型为vector<qubit>的回调函数类型
circuit unitarypower(vector<qubit> q, int min, circuit<vector<qubit>> qc) {
for (let i=0: 1: (1 << min)) {
qc(q);
}
}
unitarypower(q, min, unitary) //函数的调用,callback参数类型只需传入所需调用的函数名
2.变量
在QRunes中变量的定义分为三部分来说明:
a.量子类型的变量。
格式:量子类型 变量名 比如:
qubit q; => q = allocMany(1);
vector<qubit> qvec;
b.经典辅助类型的变量。
格式:let 变量名 = 初始值 在辅助类型中的let关键字作用是定义并初始化辅助类型的变量。(占位符也是自动类型推断)。 其中变量的类型由量子编译器根据初始值来推断确定变量的类型。 这样做的好处:
1).简化量子编程的编程操作,并使代码简介。(凡是辅助类型的变量直接用let关键字来定义)
2).let关键字涉及的行为只在编译期间,而不是运行期间。
注意:
1).let 关键字定义的变量必须有初始值。
let a; //ERROR
let a = 3.14; //CORRECT
2).函数参数不可以被声明为 let。
ker(qubit q, let a){ //ERROR
...
}
3).let不能与其他类型组合连用。
let int a = 0.09; //ERROR
4).定义一个let关键字序列的对象的变量,其所有初始值必须为最终能推导为同一类型。
let a = 0.09, b = false, c =10; //ERROR
let a = 0.09, b = 3.14, c=100.901; //CORRECT
c.经典类型的变量。
格式:经典类型 变量名 比如:
cbit c;
第3章 QRunes表达式¶
QRunes提供了丰富的操作符,并定义操作数为内置类型时这些操作符的含义。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在编程时就能有效的规避错误、提高效率。本章将重点介绍QRunes定义的操作符,他们使用内置类型的操作数。
表达式由一个或多个操作数(operand)通过操作符(operator)组合而成。最简单的表达式(expression)仅包含一个字面值常量或变量。较复杂的表达式则由操作符以及一个或多个操作数构成。
每个表达式都有一个结果(result)。如果表达式中没有操作符,则其结果就是操作数本身(例如,字面值常量或变量)的值。当一个对象用在需要使用其值的地方,则计算该对象的值。例如,假设ival是一个int型对象:
if(ival) //evaluate ival as a condition
// ........
上述语句将ival作为if语句的条件表达式。当ival为非零值时,if条件成立;否则条件不成立。
对于含有操作符的表达式,它的值通过对操作数做指定操作获得。除了特殊用法外,表达式的结果是右值(第2章已介绍),可以读取该结果值,但是不允许对它进行赋值。
由我们已有的编程经验不难得知,操作符的含义就是该操作符可以执行什么操作以及操作结果的类型,它取决于操作数的类型。
除非已知道操作数的类型,否则无法确定一个特定表达式的含义。下面的表达式:
i + j
既可能是整数的加法操作或者浮点数的加法操作,也完全可能是其他的操作。如何计算该表达式的值,完全取决于i和j的数据类型。
QRunes提供了一元操作符(unary operator)利二元操作符(binary operator)两种操作符。作用在一个操作数上的操作符称为一元操作符, 如自增操作符(++);而二元操作符则作用于两个操作数上,如加法操作符(+)和减法操作符(-)。除此之外,QRunes还提供了个使用三个操作数的三元操作符(ternary operator),我们将在本小节最后介绍它。
操作符对其操作数的类型有要求,如果操作符应用于内置或复合类型的操作数,则由QRunes语言定义其类型要求。例如,自增操作符要求其操作数必须是辅助类型,对任何其他内置类型或复合类型对象进行自增操作将导致错误的产生。
对于操作数为内置或复合类型的二元操作符,通常要求它的两个操作数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要理解由多个操作符组成的表达式,必须先理解操作符的优先级(precedence)结合性(associativity)和操作数的求值顺序(order of evaluation)。
本章节及后续的第四章来详细叙述下QRunes中的表达式和语句,因为当前的量子编程涉及三个部分:经典计算机模块,测控系统模块和量子芯片模块,故这种混合(量子、经典、辅助类型)程序各自分别运行在其对应的硬件模块上,他们的编译和运行方式也将会不同。
3.1 操作符¶
3.1.1 一元操作符¶
一元操作符 | 含义 | 示例 | 支持类型 |
---|---|---|---|
~ | 取反操作符 | ~x | A |
! | 逻辑非操作符 | !x | A C |
++ | 一元递增操作符 | x++ | A |
– | 一元递减操作符 | x– | A |
. | 方法调用操作符 | x.fun() | A C |
[] | 取下标操作符 | x[value] | 数组类型 |
3.1.2 二元操作符¶
- 基本的赋值操作符是“=”。它的优先级别低于其他的操作符,所以对该操作符往往最后读取。
赋值操作符 | 含义 | 示例 | 支持类型 |
---|---|---|---|
= | 将右操作数的值赋给左操作数 | x=y;将x的值赋为y | A C |
+= | 加后赋值 | x+=y;即x=x+y | A C |
-= | 减后赋值 | x-=y;即x=x-y | A C |
*= | 乘后赋值 | x*=y;即x=x*y | A C |
/= | 除后赋值 | x/=y;即x=x/y | A C |
%= | 取余后赋值 | x%=y;即x=x%y | A C |
&= | 按位与后赋值 | x&=y;即x=x%y | A C |
|= | 按位或后赋值 | x|=y;即x=x|y | A C |
- 算术操作符即算术操作符号。是完成基本的算术运算 (arithmetic operators) 符号,就是用来处理四则运算的符号。
算术操作符 | 含义 | 示例 | 支持类型 |
---|---|---|---|
+ | 两个操作数相加 | x + y | A C |
- | 第一个操作数减去第二个操作数 | x - y | A C |
* | 两个操作数相乘 | x * y | A C |
/ | 第一个操作数除第二个操作数 | x / y | A C |
% | 第一个操作数整除第二个操作数之后的余数 | x % y | A |
^ | 第一个操作数的第二个操作数幂次方 | x ^ y | A |
- 关系操作符有6种关系,分别为小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大于等于、不等于。关系操作符的值只能是0或1。关系操作符的值为真时,结果值都为1。关系操作符的值为假时,结果值都为0。
关系操作符 | 含义 | 示例 | 支持类型 |
---|---|---|---|
== | 判断两个操作数是否相等,相等则返回真值 | x == y | A C |
!= | 判断两个数是否相等,不相等则返回真值 | x != y | A C |
> | 判断左操作数是否大于右操作数,大于则返回真值 | x > y | A C |
< | 判断左操作数是否小于右操作数,小于则返回真值 | x < y | A C |
>= | 判断左操作数是否大于等于右操作数,大于等于则返回真值 | x > y | A C |
<= | 判断左操作数是否小于等于右操作数,小于等于则返回真值 | x <= y | A C |
- 在形式逻辑中,逻辑操作符或逻辑联结词把语句连接成更复杂的复杂语句
逻辑操作符 | 含义 | 示例 | 支持类型 |
---|---|---|---|
&& | 如果两个操作数都非零,则返回真值 | x && y | A C |
|| | 如果两个操作数任意一个非零,则返回真值 | x || y | A C |
! | 如果操作数为零 | !x | A C |
- 位操作是程序设计中对位模式按位或二进制数的一元和二元操作。在许多古老的微处理器上, 位运算比加减运算略快, 通常位运算比乘除法运算要快很多。在现代架构中, 情况并非如此:位运算的运算速度通常与加法运算相同(仍然快于乘法运算)。
位操作符 | 含义 | 示例 | 支持类型 |
---|---|---|---|
& | 按位与 | x & y | A |
| | 按位或 | x | y | A |
^ | 异或操作符 | x ^ y | A |
<< | 二进制左移操作符 | x << y | A |
>> | 二进制右移操作符 | x >> y | A |
3.1.3 三元操作符¶
三元操作符 | 含义 | 示例 | 类别 | 支持类型 |
---|---|---|---|---|
?: | 根据计算的值结果选择true还是false | a > b ? a : b | 三元操作符 | A |
3.1.4 逗号操作符¶
逗号操作符的作用是将几个表达式放在一起,用逗号分割,这些表达式从左向右依次计算。逗号操作符最后的结果是其最右边表达式的值。如果最右边的操作数是左值,则逗号表达式的值也是左值。此操作经常用于循环中。 注:支持 A Q C
3.1.5 操作符详解¶
3.1.5.1 逻辑操作符与位操作符
相信有过C语言经验的读者知道,逻辑操作符将其操作数视为条件表达式,首先对操作数求值;若结果为0,则条件为假(false),否则为真(true)。仅当逻辑与操作符(&&)的两个操作数都为true,其结果才得true。对于逻辑或操作符(||),只要两个操作数之一为true,它的值就为true.逻辑非操作符(!)产生与其操作数相反的条件值。如果其操作数为非0值,则做!操作后的结果为false。例如:
expr1 && expr2 //logical AND
expr1 && expr2 //logical OR
!expr1 //logical NOT
仅当由expr1不能确定表达式的值时,才会求解expr2(笔者注:这种求值策略被称为短路求值)。也就是说,当且仅当下列情况出现时,必须确保expr2是可以计算的。
- 在逻辑与表达式中,expr1的计算结果为true.如果expr1的值为false,则无论expr2的值为什么,逻辑与表达式的值就为false。当expr1的值为true时,只有expr2的值也是true,逻辑与表达式的值才为true.
- 在逻辑或表达式中,expr1的计算结果为false,则逻辑或表达式的值取决于expr2的值是否为true.
辅助类型在内存中以补码的形式存储,取反操作符执行按位取反操作:二进制每一位取反,0变1,1变0.按位与操作符”&”是双目操作符,其功能是参与运算的两数各对应的二进位相与,只有对应的两个二进位均为1时,结果位才为1,否则为0。按位或操作符“|”是双目操作符。 其功能是参与运算的两数各对应的二进位相或,只要对应的两个二进位有一个为1时,结果位就为1。按位异或操作符“^”为双目操作符, 其功能是参与运算的两数各对应的二进位相异或,当两对应的二进位相异时,结果为1。左移操作符“<<”是双目操作符,左移n位就是乘以2的n次方,其功能把“<<”左边的运算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左移若干位,由“<<”右边的数指定移动的位数,高位丢弃,低位补0。右移操作符“>>”是双目操作符。右移n位就是除以2的n次方,其功能是把“>>”左边的运算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右移若干位,“>>”右边的数指定移动的位数。位运算操作与C语言中的位运算操作并无差别,这里便不再过于赘述,只提供几个简单的小例子供读者参考。
00001001 & 00000101 = 00000001 // 9&5=1
00001001 | 00000101 = 00001101 // 9|5=13
00001001 ^ 00000101 = 00001100 // 9^5=12
~(1001) = 0110
x>>1; //equivalent to x/=2
x<<1; //equivalent to x*=2
x>>2; //equivalent to x/=4
x<<2; //equivalent to x*=4
x>>3; //equivalent to x/=8
x<<3; //equivalent to x*=8
需要注意的是:位运算将操作数视为二进制位的集合,为每一位提供检验和设置的功能,它只适用于辅助类型,对其它数据类型不适用;逻辑运算表达式的结果只能是1或0,而位运算的结果可以取0或1以外的值。移位操作的右操作数不可以是负数,而且必须是严格小于左操作数位数值。否则,操作的效果未定义。
3.1.5.2 关系操作符
关系操作符使用辅助类型或经典类型的操作数,并返回布尔型的值。关系操作符的值为true时,结果值为1;关系操作符的值为false时,结果值为0。点操作符(.)一般运用于方法调用,取下标运算([])用于获取数组类型中某个特定索引对象的具体信息。
3.1.5.3 赋值操作符
赋值操作符的操作与C语言相同,在这里我们屏蔽其具体操作,而详细阐述其合法性要求。
赋值操作符的左操作数必须是非常量的左值,下面的赋值语句是不合法的:
let i=1,j=2,ival=3;
let ci=i; // ok:initialization not assignment
2048=ival; // error:literal are rvalues
i + j = ival; //error:arithmetic expressions are rvalues
ci = ival; //error:can't write to ci
在数组类型中,数组名是不可修改的左值:因此数组不可以做赋值操作的目标。而下标操作符也返回左值,因此这种操作位于非静态数组时,其结果可以做为赋值结果的左操作数:
vector <int> ives;
ives[0] = 1024; // ok: subscript is an value
我们应该注意到,赋值表达式的值是其左操作数的值,其结果的类型为左操作数的类型。通常情况下,赋值操作将其右操作数的值赋给左操作数,然而当左右操作符类型不同时,该操作将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在编程时,可以事先人工检查类型是否一致。
3.1.5.4 算术操作符
对于算术操作符来说,我们首先考虑此类操作符的优先级,一元操作符的优先级最高。其次是乘、除操作,接着是二元的加、减法操作。高优先级的操作符要比低优先级的结合的更紧密。上述表格中的所有算符都是左结合,这就意味着当操作符的优先级相同时,这些操作符从左向右依次与操作数结合。关于算符的优先级关系,我们将在下面仔细阐述。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小例子:
3 + 10 * 20 / 2;
考虑到优先级和结合性,可知该表达式先做乘法(*)操作,其操作数是10和20,然后以该操作的结果和2为操作数做除法(/)操作,其结果最后与操作数3做加法(+)操作。
关于算符表达式,考虑到其中的数学特性,我们应避免诸如除零操作等违法操作,对于计算机特性而言,比如溢出和截断,在这里我们将不予考虑。
3.1.5.5 自增和自减操作符
自增(++)和自减(- -)操作符为对象加1或减1操作提供了方便简短的实现方式。和C一样,在QRunes中它们也有前置和后置两种使用形式。这里在简单重复一下前置和后置形式的微小差别。前自增操作使其操作数加1,操作结果是修改后的值。同理,前自减操作执行操作数减1 操作。这两种操作符的后置形式同样对其操作数加1(或减1),但操作后产生操作数原来的、未修改的值作为表达式的结果,此类操作只支持辅助类型对象:
let i = 0;
let j = ++i;// j=1,i=1.prefix yields incremented value
let k = --i;// k=1,i=2.prefix yields unzincremented value
我们不难发现,前自增操作要做的工作更少,只需要加1后返回加1的结果即可。而后自增操作则需要保存操作数原来的值,以便返回未加1之前的值作为操作的结果。因此,有经验的程序员在处理复杂类型对象时,都会优先使用前置操作。 对于在单个表达式中组合使用此类操作,和C++ 的操作一致。
3.2 表达式¶
在QRunes中,表达式由操作符和操作数组成,主要的作用是:
- 计算辅助类型操作数的值
- 指定函数
操作数可以是常量或者一个数据对象。比如:
- 常量:3.14,1
- 数据对象:标识符,表达式本身
3.2.1 主表达式¶
它是构造其他表达式的基本块。
语法构成:
主表达式:标识符 | 常量 | 括号表达式
primary_expression: idetifier | constant |parenthesis_expression
例如:qubit_s1,3.1415,(c1 + c2)
注:支持量子类型,经典类型,辅助类型
3.2.2 括号表达式¶
语法构成:
parenthesis_expression:( expression )
它表示在不更改括号封闭里面的表达式类型或值的情况下来构造表达式的分组方式。
例如: ( 2 + 3 )/5 与 2 + 3 / 5
注:支持量子类型,经典类型,辅助类型
3.2.3 复合表达式¶
含有两个或更多操作符的表达式称为复合表达式(compound expression)。在复合表达式中,操作数与操作符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整个表达式的值。表达式的结果会因为操作符与操作数的分组结合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操作数的分组方式取决于操作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也就是说,优先级和结合性决定了表达式的哪个部分用作哪个操作符的操作数。如果程序员不想考虑这些规则,可以在复合表达式中使用圆括号强制实现某个特定的分组。一般情况下,优先级规定的是操作数的结合方式,但并没有说明操作数的计算顺序。
3.2.3.1 优先级和结合性
表达式的值取决于其子表达式如何分组;优先级规定了具有相同优先级的操作符如何分组。下表给出了QRunes中操作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操作符 | 结合性 |
---|---|
[ ] . ( )(方法调用) | 从左向右 |
! ~ ++ - - +(一元运算)-(一元运算) | 从右向左 |
* / % | 从左向右 |
+- | 从左向右 |
<< >> | 从左向右 |
< <= > >= | 从左向右 |
== != | 从左向右 |
&& || | 从左向右 |
?: | 从右向左 |
= += -= *= /= %= | 从右向左 |
当然,我们可以使用圆括号来推翻操作符优先级的限制,使用圆括号的表达式将用圆括号括起来的子表达式视为独立单元先进行计算,其他的部分则以普通优先级规则处理。下面对于操作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给出几个例子:
ival1 = ival2 = ival3 = ival4 //right associative
(ival1 = (ival2 =(ival3 =ival4))) //equivalent,parenthsized version
ival1 * ival2 / ival3 * ival4 //left associative
(((ival1 * ival2)/ ival3 * ival4) //equivalent,parenthsized version
3.2.3.2 注意事项
大多数操作符没有规定其操作数的求值顺序:由编译器自由选择先计算左操作数还是右操作数。通常操作数的求值顺序不会影响表达式的结果。但是,如果操作符的两个操作数都与同一个对象有关,而且其中一个操作数改变了该对象的值,则程序将会因此而产生严重的错误,并且此类错误很难被发现。
3.2.4 常量表达式¶
常量表达式是在编译时计算而不是在运行时计算。
注:支持 A
3.2.5 lambda表达式¶
示例:
circuit<vector<qubit>,qubit> generate_two_qubit_oracle(vector<bool> oracle_function){
return lambda (vector<qubit> qlist,qubit qubit2):{
if (oracle_function[0] == false &&
oracle_function[1] == true){
// f(x) = x;
CNOT(qlist[0], qubit2);
}else if (oracle_function[0] == true &&
oracle_function[1] == false){
// f(x) = x + 1;
CNOT(qlist[0], qubit2);
X(qubit2);
}else if (oracle_function[0] == true &&
oracle_function[1] == true){
// f(x) = 1
X(qubit2);
}else{
// f(x) = 0, do nothing
}
};
}
Deutsch_Jozsa_algorithm(vector<qubit> qlist,qubit qubit2,vector<cbit> clist,circuit<vector<qubit>,qubit> oracle){
X(qubit2);
apply_QGate(qlist, H);
H(qubit2);
oracle(qlist,qubit2);
apply_QGate(qlist, H);
measure_all(qlist,clist);
}
第4章 语句¶
- QRunes中语句近似与人类的自然语言,既有完成单一任务的简单语句也有作为一个集合的一组语句组成的复合语句。同时QRunes既能支持辅助类型的条件分支和循环控制结构,也支持经典类型的QIF和QWHILE的量子分支和量子循环控制结构。
- QRunes中的语句大部分都是以分号;结尾。
4.1 简单语句¶
4.1.2 声明语句¶
- QRunes中声明语句主要分为两种:函数的声明和变量的定义与。
- 具体可以参见Chapter 2.3 和Chapter 5.2,其中变量的定义支持A Q C类型的变量定义。
举例如下:
qubit q;// declaration a variable with qubit type named q
let i = 3.14;// declaration a variable with assist-classical type which named i and intialized 3.14
4.2 复合语句¶
- QRunes中复合语句通常按块的概念,表现形式为使用一对花括号{}括起来的语句序列。
- 在复合语句中的一组语句不仅仅是一堆简单语句的组合,同时根据程序的逻辑要求,一个程序逻辑也被称为一条语句块,比如if,for,qif,qwhile。
例如:
if (oracle_function[0] == False && oracle_function[1] == True) {
// f(x) = x;
CNOT(q1, q2);
} else if (oracle_function[0] == True && oracle_function[1] == False) {
// f(x) = x + 1;
X(q2);
CNOT(q1, q2);
X(q2);
}
注意:
1. 与其他语句不同的是,复合语句不是以分号;结尾。
2. 只能用在某个函数体中书写。
4.3 函数调用语句¶
4.3.1 量子逻辑门操作函数调用语句¶
- 在QRunes中所有对于量子比特的操作,我们称为逻辑门函数或者XX门,比如我们常说的X门,Y门,CNOT门,他们都是类似于QRunes的库文件中实现过其函数实现,预先定义好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调用的形式实现逻辑门的操作。
- 当前QRunes支持18中量子逻辑门函数的操作,其函数声明分别如下:
H(qubit);
NOT(qubit);
T(qubit);
S(qubit);
Y(qubit);
Z(qubit);
X1(qubit);
Y1(qubit);
Z1(qubit);
U4(qubit,alpha,beta,gamma,delta);
RX(qubit,alpha);
RY(qubit,alpha);
RZ(qubit,alpha);
CNOT(qubit,qubit);
CZ(qubit,qubit);
CU(qubit,qubit,alpha,beta,gamma,delta);
ISwap(qubit,qubit,alpha);
CR(qubit,qubit,alpha);
4.3.2 可变量子逻辑门函数调用语句¶
可变量子逻辑门是构成可变量子线路VQC的基本单位,可变量子逻辑门函数内部维护着一组变量参数以及一组常量参数。 当前QRunes支持6种可变量子逻辑门函数调用:
VQG_H(qubit);
VQG_RX(qubit,alpha);
VQG_RY(qubit,alpha);
VQG_RZ(qubit,alpha);
VQG_CNOT(qubit,qubit);
VQG_CZ(qubit,qubit);
4.3.3 经典返回值类型函数调用语句¶
定义一个函数,但是该函数并不会自动的执行。定义了函数仅仅是赋予函数以名称并明确函数被调用时该做些什么。 调用函数才会以给定的参数真正执行这些动作,比如如下函数:
Reset_Qubit_Circuit(qubit q, cbit c, bool setVal) {
Measure(q, c);
if (setVal == False) {
qif (c) {
X(q);
}
} else {
qif (c) {
} qelse {
X(q);
}
}
}
Reset_Qubit(qubit q, cbit c, bool setVal) {
// quantum logic gate function call,and can reference to its function definition
Reset_Qubit_Circuit(q, c, setVal);
}
其中的Reset_Qubit_Circuit函数在Reset_Qubit中的调用,该表示方法就是函数调用。
注意:
1.函数调用语句必须严格按照函数调用的格式进行书写:
function_name(args....);
2.回调函数中的参数必须严格匹配原函数定义中的参数的类型、个数。
3.函数调用语句只能在调用函数体内书写。
4.4 辅助类型控制语句¶
4.4.1 选择语句¶
QRunes中的选择语句主要是if-else格式的语句,其计算流程为根据if中表达式的是否有条件地执行分支语句,其中else分支可以是可选项。
语法结构如下:
if(condition)
statement;
else
statement;
举例如下:
if (fx) {
X(q[0]);
}else{
H(q[0]);
X(q[1]);
}
其中if中的condition必须是一个返回值为bool类型的表达式或者可以转换为bool类型的表达式,此外statement部分可以是用花括号括起来的复合语句。
4.4.2 while循环语句¶
- 在循环刚开始时,会计算一次“布尔表达式”的值,若条件为真,执行循环体。而对于后来每一次额外的循环,都会在开始前重新计算一次。while语句会反复地进行条件判断,直到条件不成立,while循环结束。
- 语句中应有使循环趋向于结束的语句,否则会出现无限循环–––”死”循环。
语法结构如下:
while (condition) {
statement;
}
举例如下:
while(data >= 1){
if(data % 2 == 1){
X(qlist[i]);
}
data = data >> 1;
i = i + 1;
}
其中while中的condition必须是一个返回值为bool类型的表达式或者可以转换为bool类型的表达式,此外statement部分可以是用花括号括起来的复合语句。
4.4.3 循环语句¶
QRunes中的循环语语句主要是for循环语句,其语法格式如下:
for(initializer:condition:expression)
statement
其中initializer、condition和expression都是以冒号结束,initializer用于循环结构的变量初始化;condition(循环条件)则是用来控制循坏的,当判断条件为true的时候则执行statement;expression用来修改initializer的值。特殊情况如下,当循环结构第一次在求解condition的时候就返回false,则该循环体将始终不会执行。通常,循环体中的statement可以是单个语句也可以是复合语句。
举例如下:
for(let i=0: 1: qlist.size()){
VQG_RX(qlist[i],2.0*beta);
}
展示的程序用将以qubit为类型的集合qlist中的每个qubit进行可变量子线路构造的操作。
4.5 量子类型控制语句¶
4.5.1 QIF语句¶
QIF的结构如下:
qif(condition)
statement
qelse
statment
与4.4.1中的if相比较,二者的差别在condition和statement中,QIF语句中的condition必须是是经典类型且返回值为bool类型的表达式,statement只能为返回值为经典类型的语句、量子逻辑门操作函数调用语句、返回值为量子类型(QProg,QCircuit)的函数调用、量子比特测量语句和QIF/QWHILE语句。
举例如下:
qif(!c1){
Measure(q[2],c[2]);
}
qelse{
Measure(q[1],c[1]);
}
4.5.2 QWHILE语句¶
QWHIE的结构如下:
qwhile(condition)
statement
与4.4.2中的for相比较,二者的差别在condition和statement中,QWHILE语句中的condition必须是是经典类型且返回值为bool类型的表达式,statement只能为返回值为经典类型的语句、量子逻辑门操作函数调用语句、返回值为量子类型(QProg,QCircuit)的函数调用、量子比特测量语句和QIF/QWHILE语句。
举例如下:
qwhile(c[0] < 3){ //c is declarated by type cbit
H(qvec[c[0]]);
let i = 1; //the value of declaration statement is assist-classical.EEROR!
c[0] = c[i] + 1; //ERROR?
c[0] = c[0] + 1;
}
4.6 量子比特测量语句¶
量子测量是指通过量子计算机的测控系统对量子系统进行干扰来获取需要的信息,测量比特使用的是蒙特卡洛方法的测量。 QRunes中的量子比特测量语句的结构如下:
measure(qubitType,cbitType);
举例如下:
H(q);
measure(q,c);
4.7 return语句¶
- return语句作为一个无条件的分支,无需判断条件即可发生。
- return语句:是指结束该方法,继续执行方法后的语句。
return statement;
举例如下:
return 0;
第5章 函数¶
在QRunes中,函数可以被看作是由开发人员自己定义的为了完成某个功能任务的一组语句的集合,每个QRunes程序都会至多有一个入口函数,在QRunes中入口函数即main函数都是在第三方经典语言中来进行实现。
5.1 函数的声明¶
函数声明和变量的定义和声明一样,必须是声明之后才可以使用。函数的声明很函数的定义可以分离开来,同时一个函数只能定义一次,但是可以声明多次。
函数声明的结构如下:
return_type? function_name(args);
举例如下:
circuit createCircuit(qubit qu);
返回值,函数名和函数形参列表称为函数原型。函数的声明为定义函数的使用者和调用函数的使用者之间提供了一种天然的接口。
5.2 函数的定义¶
QRunes中,函数是由返回值,函数名,函数参数和一组语句组成。其中函数名在同一个.qrunes文件中必须唯一;函数参数即函数的形式参数,它们由一对圆括号包围并在其中进行声明,形参之间的以逗号进行分割;一组语句即函数的函数体是函数的执行部分。每一个函数都有一个相关联的返回类型。
函数定义的格式如下:
return_type? function_name(args){
// function_body
}
举例如下:
Two_Qubit_DJ_Algorithm_Circuit(qubit q1, qubit q2, cbit c, vector<bool> oracle_function) {
H(q1);
measure(q1, c);
}
5.3 函数的参数¶
- QRunes中函数不能省略或者为空,函数的形参表由一系列的由逗号分隔符分离的参数类型和参数名组成,如果两个形参的类型相同,则其类型必须重复声明。
- 在QRunes中所有的函数参数都必须命名之后才可以使用。
- 形参和实参:类似于局部变量,函数的形参为函数提供了已命名的局部存储空间。他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形参是在函数的形参表中定义的,并由调用函数时传递给函数的实参初始化。
5.4 函数的返回值¶
QRunes中函数的返回类型可以是内置类型、复合类型也可以是void类型。其中,
- 内置类型
qprog
circuit
variationalCircuit
int
double
bool
cbit
下面给出一个返回值为qprog 的函数供读者参考:
BV_QProg(vector<qubit> qVec, vector<cbit> cVec, vector<bool> a, circuit<vector<qubit>,qubit> oracle){
if(qVec.length() != (a.length()+1)){
}
let cd = qVec.length();
X(qVec[cd-1]);
apply_QGate(qVec, H);
oracle(qVec, qVec[cd - 1]);
qVec.pop();
apply_QGate(qVec, H);
measure_all(qVec, cVec);
}
- 复合类型
复合类型即由vector关键字构造的类型集合,其中的vector集合中的类型为经典类型。
比如:
vector<cbit>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工读者参考:
circuit<vector<qubit>,qubit> generate_3_qubit_oracle(int target){
return lambda (vector<qubit> qvec,qubit qu):{
if(target == 0){
X(qvec[0]);
X(qvec[1]);
Toffoli(qvec[0], qvec[1], qu);
X(qvec[0]);
X(qvec[1]);
}
if(target == 1){
X(qvec[0]);
Toffoli(qvec[0], qvec[1], qu);
X(qvec[0]);
}
if(target == 2){
X(qvec[1]);
Toffoli(qvec[0], qvec[1], qu);
X(qvec[1]);
}
if(target == 3){
Toffoli(qvec[0], qvec[1], qu);
}
};
}
- void 类型
不带返回值的return语句只能用于返回类型为void的函数。在返回类型为void的函数中,return返回语句不是必需的。下面给出一个C++的例子:
void swap(int& a, int&b)
{
if(a == b)
- {
- return;
} int temp; temp = a; a = b; b = temp;
}
- 函数回调类型
callback_type是回调函数类型,由 返回类型<参数> 组成。
比如:
circuit<vector<qubit> >
注:最右边的两个尖括号(> >)在中间应该要加一个空格。如果空格不存在,则在编译时会存在错误。
根据函数的返回值可以将QRunes中的函数分为两个部分:量子函数和经典函数。 其中的返回值为经典类型、经典类型构造的集合类型和void类型为经典函数,其余为量子函数。
函数的定义举例如下:
//quantum function
qu_function(vector<qubit> qvec, vector<cbit> cvec){
for(let i = 0: 1: len(qvec)){
H(qvec[i]);
Measure(qvec[i], cvec[i]);
}
vector<cbit> cc = getCbitNotEqualZero(cvec);
for(let c in cc){
c = c + 1;
}
}
//classical function
vector<cbit> getCbitNotEqualZero(vector<cbit> cvec){
vector<cbit> c2;
for(let c in cevc){
if(c == 1){
c = c + 1;
c2.insert(c);
}
}
return c2;
}
//return value is null
void rotateOperation(vector<qubit> qlist){
for(let qu in qlist){
H(qlist[i]);
}
}
5.5 函数调用¶
函数调用的结构:
function_name(args...);
其中的实参可以是常量,变量,多个实参之间用逗号进行分割。
函数调用的方式:
- 函数调用作为表达式中的一项,常用于赋值表达式,也可称为函数调用表达式
举例:
c = getCbit(cbit c);
- 函数作为单独的语句,及函数调用语句
举例:
ker(qlist,clist);
- 函数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函数的实参
第6章 常用量子算法介绍及实现¶
6.1 QAOA算法¶
6.1.1 QAOA算法介绍¶
量子近似优化算法(QAOA),是由Farhi, Goldstone和Gutmann开发的一个多项式时间算法,用于寻找“最优化问题的一种‘好’的解决方案”。对于给定的NP-Hard问题,近似算法是一种多项式时间算法,QAOA算法以期望的一些质量保证来解决每个问题实例。品质因数是多项式时间解的质量与真实解的质量之间的比率。
NP-Hard Problem
最大切割问题(MAX-CUT)是原始量子近似优化算法论文中描述的第一个应用。此问题类似于图形着色。给定节点和边的图形,将每个节点着色为黑色或白色,然后对有不同颜色节点的边给定一个分值。目的是找到得分最高的着色点。 更正式地说,问题是将图的节点划分为两组,使得连接相对组中的节点的边的数量最大化。例如,杠铃图

有4种方法将节点分为两组:

我们仅对连接不同集合中的节点时才会绘制边。带有剪刀符号的线条表示我们要计算的切割边。对于杠铃图,有两个相等的权重分区对应于最大切割(如上图,右侧两个分区),将杠铃切成两半。我们可以将集合S或¯S中的节点表示为 0或1,组成一个长度为N的比特串 。上图的四个分区可以表示为 {00, 11, 01, 10} 其中最左边的比特对应节点 A,最右边的比特对应节点B。用比特串来表示使得表示图的特定分区变得很容易。每个比特串具有相关联的切割权重。 对任意一个图中,节点分割所使用的比特串长度总是N。可分割的情况总数是 \(2^N\) 。例如,方形环见下图:

有16个可能的分区(\(2^4\))。以下是两种可能的节点分区方式:

与每个分区相关联的比特串如上图所示,其中最右边的比特对应节点A,最左边的比特对应节点D。
解决方案¶
经典解决算法
为了在经典计算机上找到最佳剪切,最直接的方法是枚举图的所有分区并检查与分区关联的切割的权重。
面对寻找最佳切割(或一组最佳切割)的指数成本,我们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质量的多项式算法。例如,著名的多项式时间算法是随机分区方法,通过遍历图表的节点并抛掷硬币,如果硬币是正面,则节点在集合S中,否则节点在集合¯S中。随机分配算法的质量至少是最大切割的50%。对于硬币抛掷过程来说,边被切割中的概率是50%。因此,随机分配产生的切割的期望值可以写成如下:
由于所有边的总和必然是最大切割的上限,因此随机化方法产生的切割预期值至少是中最佳切割的 0.5 倍。 其它多项式方法包括半定规划可以使期望的切割值至少为最大切割的 0.87856 倍。
量子近似优化算法(QAOA)
我们可以将对应于图上的最大切割的比特串(或比特串组),视为是使用哈密顿量编码的代价函数的基态。这个哈密顿量的形式,可以通过构造经典函数返回值来决定,如果被切割边所对应的两个节点跨越不同集合,则返回1(或边的权重),否则返回0。
如果节点i和节点j属于S,则 \(z_i\) 或 \(z_j\) 的值为 +1,否则为 -1。总代价是图中所有 (i, j) 节点对形成的边集权重的总和。这表明对于 MAX-CUT,哈密顿量编码的问题是
其中和是对图中(i,j)节点对组成的边集权重的遍历。量子近似优化算法(QAOA)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准备一些近似于该哈密顿量的基态的东西并对该状态进行测量,对 N 位量子状态执行测量,并以高概率返回对应于最大切割的比特串。 为了使描述更具体,让我们回到杠铃图。该图需要两个量子位以表示节点。就会有如下的哈密顿量的形式
基序对应于以二进制格式增加整数值(最左边的位是最重要的)。这对应于上面的H ̂操作符的基底是:
这里哈密顿量是带有整数特征值的对角线,显然这里每个比特串都是哈密顿量的特征态因为 \(\widehat{H}\) 是对角线的。
QAOA 通过从参考状态演变来识别 MAXCUT 哈密顿量的基态,该参考状态是哈密顿量的基态,它耦合总共 \(2^N\) 个状态来构成成本哈密顿量的基底——成本函数的对角基底。对于 MAX-CUT,这是以 Z 为计算基底。
参考哈密顿量的基态与 MAXCUT 哈密顿量的基态之间的演化可以通过两个算子之间的插值产生
其中 τ 在 1 和 0 之间变化,如果参考的哈密顿量基态已经准备好并且 τ=1 ,这个状态是 \(\widehat{H}_τ\) 的静止状态。当 \(\widehat{H}_τ\) 变换到 MAXCUT 哈密顿量,基态相对于 \(\widehat{H}_(τ≠1)\) 将演变成为不再静止。这可以被认为是 QAOA 演变的连续版本。
算法的近似部分来自于使用多少个T值来逼近连续演化。我们将这个切片数称作 α。原始论文证明,对于 α = 1 时,最优线路产生的状态分布,具有哈密顿期望值为3-正则图的真实最大切割值 0.6924。此外,通过增加近似演化的切片数量,可以改善真实最大切割与来自 QAOA 的期望值之间的比值。
实现细节
对于MAXCUT,参考哈密顿量是 \(σ_x\) 运算符在每个量子位上的和。
该哈密顿量具有基态,该基态是 \(σ_x\) 算子 (|+⟩) 的最低特征向量的张量积。
通过在每个量子位上执行 Hadamard 门很容易生成参考状态。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全为零。生成此状态的 QRunes 代码是
H 0
H 1
...
H N-1
QPanda::QAOA要求用户输入参考哈密顿量和 MAXCUT 哈密顿量之间演化的近似步长。然后,该算法使用最大化成本函数的 quantum-variational-eigensolver 方法来变分地确定旋转的参数(表示为 β 和 γ )。
例如,如果选择(α = 2),则生成近似连续演化的两个单一算子。
每个 \(U (\widehat{H}_{\alpha i})\) 由一阶 Trotter-Suzuki 分解近似,Trotter 步数等于1
其中
并且
\(U(\widehat{H}_{ref},β_i )\) 和 \(U(\widehat{H}_{MAXCUT},γ_i )\) 可以表示为一个短的量子线路。
对于 \(U(\widehat{H}_{ref},β_i )\) 项(或混合项),总和中的所有运算符都可以通信,因此可以分成指数 \(σ_x\) 运算符的乘积。
H 0
RZ(beta_i) 0
H 0
H 1
RZ(beta_i) 1
H 1
当然,如果RZ在量子处理器的自然门集中,则该 QRunes 被编译成一组RZ旋转。QRunes代码风格的成本函数。
看起来像这样:
X 0
U1(gamma{i}/2) 0
X 0
U1(gamma{i}/2) 0
CNOT 0 1
RZ(gamma{i}) 1
CNOT 0 1
执行QRuns代码将会产生 \(|+⟩_1⊗|+⟩_0\) 状态,并用选定的β 和 γ 角度进行演化
为了识别最大化目标函数的β和γ角的集合
QPanda::QAOA利用经典量子混合方法,称为quantum-variational-eigensolver。量子处理器通常通过多项式操作来准备状态,然后使用该操作来评估成本。评估成本( \(⟨β,γ|\widehat{H}_{MAXCUT}|β,γ⟩\) )需要进行许多准备和测量以生成足够的样本来准确地构建分布。然后,经典计算机再生成一组新的参数(β,γ),以最大化成本函数。

通过允许β和γ角度的自由变化,QAOA找到固定步数的最佳路径。一旦通过经典优化循环确定了最佳角度,就可以通过β,γ和采样的状态的许多准备来读出分布。
6.1.2 QAOA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QAOA 算法的代码示例:
6.1.3 QAOA算法小结¶
我们用于求解这些问题的经典方法已经历了数十年的打磨发展,效果已经相当好了。即使早期 NISQ 时代的量子设备还无法与最好的经典计算机媲美,实验结果也可能会激励我们期待看到 QAOA 或 VQE 在未来超越经典方法,从而近一步推动技术发展。QAOA很有意思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展示量子霸权潜力。
6.2 Deutsch–Jozsa算法¶
6.2.1 Deutsch–Jozsa算法介绍¶
Deutsch–Jozsa算法是一种经过设计的情况,它证明了量子算法相对于经典算法有指数级别的加速能力。D-J算法的问题描述是这样的:
问题描述:
考虑函数:
我们保证有如下两种可能性:
- f是常数的(Constant), 即是对 \(x∈\{0,1\}^n\), 都有 f(x) = 0 或 f(x) = 1。
- f是平衡的(Balanced), 对于输入的 \(x∈\{0,1\}^n\), f(x)出输出0和1的个数相同。
算法的目标:判断函数f是什么类型。
经典算法情况: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最少也需要2次才能判断函数属于什么类型。因为需要第二个输出才能判断最终函数的类型。对于n位输入时,最坏的情况下需要 \(2^{n-1}\) 次才能确认。
量子算法: 通过构造Oracle的方式,仅需运行一次就能确定函数属于哪一类。
植入步骤:

第一步,制备n个工作 (Working) 比特到 |0⟩ 态,与一个辅助 (Ancillary) 比特到 |1⟩。
第二步,所有比特都经过 Hadamard 变换,使系统处于叠加态上。
第三步,系统通过Oracle ,一种酉变换,满足:
这时候,系统状态为:
当f(x)=1时,会使得 \(\frac{(|0⟩-|1⟩)}{\sqrt{2}} →\frac{(|1⟩-|0⟩)}{\sqrt{2}}\),发生相位的翻转。
第四步:去除辅助比特,执行 Bell 测量。如果输出全部为0,则是f是常数的,反之,这是平衡的。
6.2.2 Deutsch–Jozsa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Deutsch–Jozsa 算法的代码示例:
6.2.3 Deutsch–Jozsa算法小结¶
经典算法的验证次数是 O(2^n) 的,量子算法算上叠加态的准备和测量的时间,需要的操作步骤为 O(n)。所以我们说明量子算法相对于经典算法具有指数级别加速的特性。 D-J算法的问题在于它解决的问题既不实用,又具有很大的限制(要求平衡函数中必须恰好为一半0一半1)。另外,我们还对黑盒子本身的形态有要求。所以说D-J算法的理论意义是远大于其实用意义的。
6.3 Grover算法¶
6.3.1 Grover算法介绍¶
什么是搜索算法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下班的高峰期,我们要从公司回到家里。开车走怎样的路线才能够耗时最短呢?我们最简单的想法,当然是把所有可能的路线一次一次的计算,根据路况计算每条路线所消耗的时间,最终可以得到用时最短的路线,即为我们要找的最快路线。这样依次的将每一种路线计算出来,最终对比得到最短路线。搜索的速度与总路线数N相关,记为 O(N) 。而采用量子搜索算法,则可以以 O(sqrt(N)) 的速度进行搜索,要远快于传统的搜索算法。
那么我们怎么实现Grover搜索算法呢?
首先,我们先化简一下搜索模型。我们将所有数据存在数据库中,假设我们有n个量子比特,用来记录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数据的索引,一共可以表示 \(2^n\) 个数据,记为N个。我们希望搜索得到的数据有M个。为了表示一个数据是否我我们搜索的结果。我们建立一个函数:
其中 \(x_0\) 为我们的搜索目标的索引值。也就是说,当我们搜索到我们的目标时,我们的函数值f(x)置为1,如果搜索的结果不是我们的目标时,f(x)置为0。
接下来,我们假设有一个量子Oracle可以识别搜索问题的解,是别的结果通过Oracle的一个量子比特给出。我们可以将Oracle定义为:
其中 |q⟩ 是一个结果寄存器, ⨁ 是二进制加法,通过Oracle,我们可以实现,当搜索的索引为我们的目标结果时,结果寄存器翻转;反之,结果寄存器值不变。从而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结果寄存器的值,来确定搜索的对象是否为我们要的目标值。 如此描述Oracle有些抽象,Oracle对量子态的具体操作是什么样的呢?同D-J算法相似,我们先将初态制备在 \(|0⟩ ⨁^{n}|1⟩\) 态上,\(0⟩⨁^{n}\) 为查询寄存器,\(1⟩\) 为结果寄存器。 经过 Hardmard 门操作后,可以将查询寄存器的量子态,变为所有结果的叠加态。换句话说,经过了 Hardmard 门, 我们就可以得到所有结果的索引。而结果寄存器则变为 \(\frac{1}{\sqrt{2}}(|0⟩ - |1⟩)\) 接下来,使其通过Oracle,可以对每一个索引都进行一次检验,如果是我们的目标结果,则将答案寄存器的量子态进行0、1翻转,即答案寄存器变为
,而查询寄存器不变。而当检验的索引不是我们要求的结果时,寄存器均不发生改变。因此,Oracle可以换一种表示方式
其中,|x⟩ 是查询寄存器的等额叠加态中的一种情况。
也就是说,Oracle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了解的相位,标记了搜索问题的解。
现在,我们已经将搜索问题的解通过相位标记区分出来了。那么如何能够将量子态的末态变为已标记出的态呢?
我们将问题换一种思路进行考虑。我们知道,当查询寄存器由初态经过 Hardmard 门后,会变为所有可能情况的等额叠加态。也就是说,它包含着所有搜索问题的解与非搜索问题的解。我们将这个态记为
我们将所有非搜索问题的解定义为一个量子态 |α⟩ ,其中 \(\sum_{x_{1}}\) 代表着 x 上所有非搜索问题的解的和。
显然,|β⟩ 为我们期望的最终的量子态,而且 |α⟩ 和 |β⟩ 相互正交。利用简单的代数运算,我们就可以将初态 |ψ⟩ 重新表示为
也就是说,我们用搜索问题的解的集合和非搜索问题的解的集合,重新定义了初始态换句话说,我们的初态属于 |α⟩ 与 |β⟩ 张成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用平面向量来表示这三个量子态,如图。

那么,Oracle作用在新的表示方法下的初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我们知道,Oracle的作用是用负号标记搜索问题的解,因此相当于将 |β⟩ 内每一个态前均增加一个负号,将所有的负号提取出来,可以得到:
对应在平面向量中,相当于将 |ψ⟩ 做关于 |α⟩ 轴的对称。 但是,仅仅有这一种操作,是无法将量子态从 |ψ⟩ 变为 |β⟩ 。我们还需要另一种对称操作。
第二种对称操作,是将量子态关于|ψ⟩ 对称的操作。这个操作由三个部分构成。
- 将量子态经过一个 Hardmard 门。
- 对量子态进行一个相位变换,将 \(|0⟩ ⨁^n\) 态的系数保持不变,将其他的量子态的系数增加一个负号。相当于 \(2|0⟩⟨0|-I\) 酉变换算子。
- 再经过一个 Hardmard 门。
这三步操作的数学表述为:
上述过程涉及到复杂的量子力学知识,如果你不理解,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这三部分的操作,只是为了实现将量子态关于|ψ⟩ 对称即可。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这三步操作可以实现,可以阅读关于量子计算相关书籍进一步理解。
前面介绍的两种对称操作,合在一起称为一次Grover迭代。假设初态 |ψ⟩与 |α⟩ 可以表示为
很容易得到
可以从几何图像上看到,每一次Grover迭代,可以使量子态逆时针旋转 θ。经历了k次Grover迭代,末态的量子态为:
因此,经过多次迭代操作,总可以使末态在|β⟩ 态上概率很大,满足精确度的要求。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可证明,迭代的次数R满足:
参考线路图:

6.3.2 Grover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Grover 算法的代码示例:
6.3.3 Grover算法小结¶
1996年,Lov Grover提出了量子搜索算法,对于N个无序列数据里寻求1个有效数据,经典算法给出的有效时间复杂度为O(N),而Grover证明了处理同样的问题,量子算法可以做到时间复杂度为O(√N)。也就说Grover的搜索算法可以以指数级的加速改善搜索复杂度。 如何更直观理解:假设给定相同的问题,量子计算用10000次就解决,但是经典计算机则需要10000^2=100000000,这是一万和一亿的差距。由此可见,对于大数据的搜索,Grover算法印证了量子计算能大显身手,可有效解决搜索问题。
6.4 HHL算法¶
6.4.1 HHL算法介绍¶
HHL算法是一个用量子计算机解决线性问题Ax=b最优解的算法,广泛的被应用于许多量子机器学习算法中(如支持向量机SVM,主成分分析PCA等等)。量子算法在其经典计算对比下,呈指数级加速。Harrow, Hassidim 和 Lloyd(HHL)提出了一种求解线性系统 Ax=b (其中A是算子,x,b是向量)中x信息的量子线性系统分析。HHL算法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那就是求解线性方程的问题。
HHL算法的输入和输出:
- 输入:一个n*n的矩阵A和一个n维向量b,
- 输出:n维向量x,满足Ax=b。

HHL的限制条件:
- 输入的矩阵,必须是adjoint矩阵,当A不是Hermitian时,需要构造成adjoint矩阵。算法的输入部分如图1中红色方框所标出。输入q[2]存放在底部寄存器中,输入A作为相位估计中酉算子的一个组成部分。
- 输出x的形式:算法的输出如红色部分标出(同一个寄存器)。底部寄存器存放的是一个蕴含了向量x的量子态。 此处不需要知道这个状态具体情况。

6.4.2 HHL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HHL 算法的代码示例:
6.4.3 HHL算法小结¶
线性系统是很多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核心,由于HHL算法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了相较于经典算法有指数加速效果,从而未来能够在机器学习、数值计算等场景有优势体现。配合Grover算法在数据方面的加速,将是未来量子机器学习,人工智等科技得以突破的关键性技术。
6.5 QuantumWalk算法¶
6.5.1 QuantumWalk算法介绍¶
QuantumWalk作为一种新的量子计算模型具有巨大的前景,为经典算法寻求量子版本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新思路。将量子漫步理论与聚类算法相结合,在分析图上离散量子漫步特点及其在解决聚类问题时存在不足的前提下,采取将漫步空间网格化的方式将模型简化,提出一种网格化量子漫步聚类模型,使之能够很好的完成聚类任务,该模型将数据点考虑为在量子网格世界中的根据特定规则执行漫步过程的量子,由于量子叠加等特性的存在,量子漫步聚类居右更好的时间效率和侦探能力,仿真实验也表明算法在聚类正确性上具有不错的表现。
近十年来,量子漫步作为一种新的量子计算模型崭露头角,并由于量子漫步构造的量子算法在许多问题的求解上相比于经典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其在搜索、组合优化、元素区分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另外,Childs和Lovett等分别提出了离散和连续两种具有通用意义上的量子漫步架构,阐述了一切量子算法均可在建立于量子漫步模型的一般算法框架,这促成了量子漫步模型成为构建通用算法的新思路。
6.5.2 quantumWalk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QuantumWalk 算法的代码示例:
6.5.3 QuantumWalk算法小结¶
量子漫步是一种典型的量子计算模型, 近年来开始受到量子计算理论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Grover算法相同, 但是当搜索的目标数目多于总数的1/3时搜索成功概率大于Grover算法。 量子漫步的实现对研发量子计算机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思,通过它新的算法就可以得到应用。比如,在现在技术中,要从一串0中找到某一个0,人们必须检查每个数位,所需的时间随0的总体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如果使用量子漫步算法,漫步者可以同时在多处搜索,“大海捞针”的速度就被极大的提高了
6.6 Simon算法¶
6.6.1 Simon算法介绍¶
Simon问题是Daniel Simon在1994年提出。它是一个计算问题, 可以在量子计算机上以指数速度相较经典计算机更快地解决。虽然这个问题本身目前没有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实际价值, 但它的趣味内涵在于它证明了量子算法可以比任何经典算法更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Simon的算法也启发了Shor算法(详细请查阅Shor量子算法)。这两个问题都是阿贝尔隐子群(Abelian hidden subgroup problem)问题的特例, 而且是现今已知有效的量子算法。
问题描述:¶
- 给定一个方程:
- 存在 \(s∈\{0,1\}^n\),对所有的 \(x,y∈\{0,1\}^n\),满足下面的性质:
- \(f(x)=f(y)\) 当且仅当 \(x=y\) 或 \(x⊕y=s\)
(这里⊕表示模2加。)
算法目标:¶
(1)s=01 | (2)s=10 | (3)s=11 | |||
---|---|---|---|---|---|
x | f(x) | x | f(x) | x | f(x) |
00 | 1 | 00 | 1 | 00 | 1 |
01 | 1 | 01 | 2 | 01 | 3 |
10 | 0 | 10 | 1 | 10 | 3 |
11 | 0 | 11 | 2 | 11 | 1 |
量子Oracle¶
- 下面考虑Simon问题的Oracle:
- 线路图如下:


过程:¶
下面是QRunes的实施过程:¶
1. 初始化4个量子比特。
2. 创建线路图: q[0], q[1]分别做Hadamard操作。
3. 对q[0],q[2]和q[1], q[2]分别执行CNOT操作。
4. 对q[3]执行NOT操作。
5. 再对q[0],q[1]分别做Hadamard操作
6. 最后测量全部量子逻辑位,输出结果。
Simon问题(s=11)的线路图设计参考图:¶


6.6.3 Simon算法小结¶
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上运行了该算法的最简单版本,仅仅用了六个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完成 这一任务仅用了两次迭代,而普通计算机得用三次。这种区别似乎不算什么,但人们相信,如果增加更多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差别就会拉 大,这也意味着,量子计算机能更快、更高效地解决此类算法问题。不过,还是要泼一盆冷水,到目前为止,能够运行西蒙算法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该实验的唯一 目的是证明量子计算机在一种算法上能够做得更好。
6.7 CoinFlip算法¶
6.7.1 CoinFlip算法介绍¶
问题描述:¶
E.D.Schell在1945年1月版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提出了假币问题,初始问题是给定一定数量的硬币,其中一枚假币的质量和其他真币的质量不一样(外形一样,但质量轻),给定一个天平,可用来确定哪一枚是假币(通过天平的倾斜与否来判断重量差异)。
理解问题:(以下是帮助理解规则)¶
假设给定10枚硬币,其中一枚硬币是假的,质量比真硬币轻。

第一步,将10枚硬币均分为两组,每一组包含5个硬币:

第二步,使用天平来判断:

第三步:根据倾斜程度,可以判断假币在哪一个分组里,如下图,假硬币在左侧。

第四步,将包含假币的5枚硬币拿出来。

第五步,将5枚硬币划分为2组2枚的,外加单独1枚。

第六步,把2组硬币放入天平,查看天平倾斜情况。如果天平,持平,则额外的哪一枚是假币。

第七步,判断天平倾斜情况,如果是下面的情况,表明左侧包含了假币。

第八步,判断可能包含假币的两枚,分别放入天平两侧,一次性就可以判断出真假。

如上问题是对十个硬币的判断。(如上参考维基百科)
当然,该问题在不同的参考文献里有不同的版本,本实验算法里假设:
- 真币的重量均等,假币的质量也均等,假币的质量比真币轻。
- 天平只给我们提供两个信息,平衡(两组币的重量相同)或倾斜。
策略:¶
本实验算法主要是Berstein 和 Vazirani 奇偶校验问题的一个应用,在经典策略里面,每次测量只能有一次,左右两边相同数的硬币数判断。而量子算法是通过构建叠加态从而对经典策略基础上的改进,我们可以同时查询叠加的左右两边状态。
量子策略模型简述:¶
在该问题里,平衡的天平模型可以用一个Oracle来刻画。简称B-Oracle(Balance Oracle),它是一个N位的寄存器: \(x_1 x_2…x_N∈\{0,1\}^N\),为了检索这些值,我们需要做一个查询(Query),查询字符 \(q_1 q_2…q_n∈\{0,1,-1\}^N\),其中包括相同数量的1和-1(数量定义为L)。该Oracle返回1位的答案X,定义如下:
考虑 \(x_1 x_2…x_N\) 表示N个硬币,而且0表示硬币质量均等,1表示有一个假币。因此, \(q_i=1\) 意味着我们把硬币 \(x_i\) 放在天平右侧, \(q_i=-1\) 则表示将x_i放在左侧盘里。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保证,有相同数量的1和-1(天平里左右两侧放入相同数量的硬币),答案X正确的模拟了天平秤。如: \(X=0\) 则表示天平两边相等,反之 \(X=1\) 表示倾斜。
有效的构造转化W(这里的思想可以参考Gervor算法). 从上面我们也可看出,如果N个硬币里包含了k(k大于1)个假币,那么Find(k)的复杂度是多项式时间复杂,我们已经在Bernstein-Vazirani算法接触了k=2的情况(请参考我们算法库里的Bernstein-Vazirani Algorithm )。本算法主要目的是展示量子算法的优越性,因此只考虑包含一个假币的情况(即k=1)。
查找所有 k 假硬币的量子查询复杂度是入下表, 给定输入如上描述。
Results | k=1 | k=2 | k=3 | general |
Quantum | 1 | 1 | 2<=k<=3 | O(k^(1/4)) |
Classical | logN | >=2log(N/2) | >=3log(N/3) | Ω(k log(N/k)) |
通过上表,比较清晰的展示了量子策略的优越性,尤其在多假币的情况下,当然,我们一个假币的情况,但是在硬币为N的时候,量子测量一次就可以完成。 一个假币的情况,详情请看Counterfeit Coin Game的参考线路图:
参考线路图:¶

线路说明:紫色的if表示的是测量判断,根据输出的经典信息来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下一步的操作。上面线路图里判定条件,如果输出为0的时候,则需要执行0 对应的操作,实际上就是从新执行一遍量子线路,反之,执行U_f操作,U_f指代了错误币所在位置的控制非门,目标位最后一位。
6.7.2 CoinFlip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CoinFlip 算法的代码示例:
6.7.3 CoinFlip算法小结¶
我们传统的电脑构建模块,只能存储两个状态中的其中一个,就如硬币,50个同时抛掷你只能记录一种正反面的状态,50个硬币同时记录的话,就需要量子计算机就数千兆字节的数据存储才能达到。量子计算机就是这样的,它们是基于量子位的,它可以同时处于两个状态。这可以使每个硬币的单个量子位一次存储所有配置的概率分布
6.8 Bernstein-Vazirani算法¶
6.8.1 Bernstein-Vazirani算法介绍¶
量子计算机是相对经典计算机而言的,量子计算机并不是在通常的计算问题上取代传统的电子计算机,而是针对特定问题完成经典计算机难以胜任的高难度计算工作。它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实现量子计算的机器。比如:若运Deutsch-Jozsa 问题的量子算法(DJ算法),只需运行一次,就可以分辨函数是常数函数还是对称函数,而运用相应的经典算法则需要运行O(N)次才能达到该目的。 后来,Bernstein和Vazirani运用DJ算法有效地解决了询问量子数据库的 问题(即BV算法)。
问题描述:¶
经典算法情况:¶
由于对该函数的每个经典查询只能生成1位的信息, 而任意隐藏字符串 s 具有n位的信息, 所以经典查询复杂性是 \(O(n)\) 。
量子算法情况:¶
Bernstein-Vazirani的工作建立在Deutsch和Jozsa早期工作理论上来探索量子查询复杂度。他们对该领域的贡献是一个用于隐藏字符串问题的量子算法, 该算法的非递归量子查询复杂度仅为1,同比经典情况 \(O(n)\) 。这一量子算法的真正突破在于加快查询复杂度, 而不是执行时间本身。
案例:考虑n=3时的Bernstein-Vazirani问题。变量是3比特时,二进制表示为 \(x_0 x_1 x_2\) ,常数s则表示为 \(s_0 s_1 s_2\) ,因此所求的常数s总共有8个。此时,问题函数描述如下:
不难看出,对于经典算法而言,如果是 \(f_s (100)=s_0\) , \(f_s (010)=s_1\) , \(f_s (001)=s_2\) ,那么最少也需要3次调用函数才可以确定常量 \(s=s_0 s_1 s_2\) 。但是对于量子算法而言,使用下面的量子Oracle计算,1次就可以决定 \(s=s_0 s_1 s_2\) ,其计算复杂度为 \(O(1)\) 。

参考线路图:¶

RX 3,"pi"
H 0
H 1
H 2
H 3
CNOT 0,3
CNOT 2,3
H 0
H 1
H 2
MEASURE 0,$0
MEASURE 1,$1
MEASURE 2,$2
这时,输出的结果,指代了s。通过验证,输出结果为:


测量结果:

RX 3,"pi"
H 0
H 1
H 2
H 3
CNOT 0,3
CNOT 1,3
CNOT 2,3
H 0
H 1
H 2
MEASURE 0,$0
MEASURE 1,$1
MEASURE 2,$2
6.8.2 Bernstein-Vazirani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Bernstein-Vazirani 算法的代码示例:
6.8.3 Bernstein-Vazirani算法小结¶
Bernstein-Vazirani的工作建立在Deutsch和Jozsa早期工作理论上来探索量子查询复杂度。他们对该领域的 贡献是一个用于隐藏字符串问题的量子算法, 该算法的非递归量子查询复杂度仅为1,同比经典情况O(n)。这一量子算法的真正突破在于加快查询复杂度, 而不是执行时间本身。
6.9 QPE算法¶
6.9.1 QPE算法介绍¶
QPE算法(Quantum Phase Estimation),量子相位估计算法。该算法在很早就已经被提出了,然而真正带来很大影响的,就是基于它实现的HHL算法,以及各种基于HHL算法实现的量子机器学习算法。 相位估计最神奇的效果是达到了相比传统计算机上运行的算法的一个指数加速。这个效果怎么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传统计算机上要运行2的30次方(约等于10亿)次运算,量子计算机上只要运行30次左右就OK了。当然这个指数加速效果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输入和输出都需要是量子比特,而量子比特怎么和经典比特对应起来呢,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只要知道,在算法的运算过程中,是有一个指数加速的效果就可以了。而这个算法凭借它的优势,可以用在很多应用上,比如求阶问题,因子分解问题以及量子机器学习HHL算法等等。
问题描述:¶
问题定义:¶

植入步骤:¶
- 初始化:
输入包括两部分寄存器集:上面的n个量子位包含第一个寄存器,下面的m个量子位是第二个寄存器。
- 创建叠加态:
统一给n个量子比特添加H门操作,将n个初始状态置于叠加态,上图中淡蓝色框步骤1里。
- 应用受控的单一操作:
C-U是一个受控U门,只有当相应的控制位(来自第一个寄存器)为 \(|1⟩\) 时,它才在第二个寄存器上应用单一运算符U。注意位置位的位置,与目标位的对应。
- 应用逆傅里叶变换:
执行傅里叶变换,详情参考傅里叶变换算法。
- 测量:
参考线路图:¶
这里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测试案例,分别是“-”的相位估计和“+”的相位估计()。以下示例演示了作用于量子比特q[2]的单量子比特哈密顿量 \(σ_x\) 的量子相位估计。去q[3]作为指针系统(测量操作在上面)。在这个例子中,指针系统上的量子傅立叶变换等效于q[3]上的Hadamard门。CNOT门描述了系统+指针系统的离散化演变。指针量子位q[3]的最终测量结果是0或1,这取决于q[2]是在 \(σ_x\) 的+ 1还是-1对应的本征态中准备。在该示例中,量子位q[2]初始化为ZH|0⟩,它是 \(σ_x\) -1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因此,测量结果为1。(注意,测量结果等于0,表示的就是-1)
相位估计 – 的情况:¶

相位估计 + 情况:¶

6.9.2 QPE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QPE 算法的代码示例:
6.9.3 QPE算法小结¶
QPE算法应用了量子傅里叶逆变换,同时作为一个实用的基础量子算法,又被应用在Shor Algorithm(质因式分解算法),和HHL Algorithm(经常用于各种量子机器学习的最优化算法)等等算法中。
6.10 Shor算法¶
6.10.1 Shor算法介绍¶
舒尔算法,即秀尔算法(Shor算法),以数学家彼得·秀尔命名,是一个在1994年发现的,针对整数分解这题目的的量子算法(在量子计算机上面运作的算法)。它解决如下题目:给定一个整数N,找出他的质因数。
在一个量子计算机上面,要分解整数N,秀尔算法的运作需要多项式时间(时间是logN的某个多项式这么长,logN在这里的意义是输入的档案长度)。更精确的说,这个算法花费O((logN))的时间,展示出质因数分解问题可以使用量子计算机以多项式时间解出,因此在复杂度类BQP里面。这比起传统已知最快的因数分解算法,普通数域筛选法还要快了一个指数的差异。
秀尔算法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使用量子计算机的话,我们可以用来破解已被广泛使用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也就是RSA加密算法。RSA算法的基础在于假设了我们不能很有效率的分解一个已知的整数。就目前所知,这假设对传统的(也就是非量子)电脑为真;没有已知传统的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秀尔算法展示了因数分解这问题在量子计算机上可以很有效率的解决,所以一个足够大的量子计算机可以破解RSA。这对于建立量子计算机和研究新的量子计算机算法,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
问题的转化¶
函数的引入¶
6.10.2 Shor算法的实现¶
下面给出 QRunes 实现 Shor 算法的代码示例:
6.10.3 Shor算法小结¶
第7章 QRunes类型系统¶
至此,相信你已经对QRunes已经有了相对足够的认识了。对于QRunes更深层次的学习来说,如何理解QRunes的类型系统对于利用QRunes进行编程开发和对量子-经典混合编程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QRunes中的每一个变量,函数,函数参数,表达式都有自己的类型,类型可以确保程序编译的正常进行。
QRunes的类型属于强类型,也是一种静态类型,即每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类型,且该类型在整个编码过程和编译运行时不会发生更改。 说明:
1. 在定义变量时,量子类型和经典类型需指定具体的类型,辅助类型必须使用let关键字来指示编译器通过初始值来判定具体的辅助类型。
2. 当在定义形参变量时,所有变量必须指定其实际的类型。
3. 在声明函数时,必须指定函数的返回具体类型,如果不作指定,编译器会将该函数默认为返回值为qprog类型的量子类型函数;如果函数无返回值,则需指定函数的类型为void。
在介绍QRunes的类型系统时,这里介绍的内容包括一下几种类型:
1. Quantum Type。类型包括:qubit
2. Auxiliary Type。类型包括:int, double这些常规的,在量子计算框架中Host Computer支持的计算类型。
3. Classical Type。
4. Vector Type。
5. String Type。
7.1 量子类型 Quantum Type¶
量子类型的对象描述的是量子芯片上的量子比特,故量子类型是描述量子比特或者一组量子比特的方法。在QRunes中现支持qubit和通过vector构造的vector<qubit>,分别表示一个量子位和一个量子位矢量。在量子器件中,量子类型的变量是到量子比特的映射,并且它可以直接用于量子门操作。如:
H(q); // q is a qubit.
H(qs[0]); // qs is a qvec.
注:H 为量子门,在Qpanda中有详细介绍。
量子类型另外一个常见的用法是作为量子函数中的传递参数。如:
fun(qubit q, vector<qubit> qs)
{
/* use q and qs in quantum gates
or function calls. */
}
在QRunes中,宿主语言创建了第一个量子位,底层上所有的量子码只处理量子操作。QRunes设计者如此设计的初衷是考虑到在近期量子比特数量有限,所以考虑量子比特的动态分配和释放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在使用这个类型时有一个限制就是在程序执行的任何时候量子比特的值都无法被改变。因此,我们只把它看作一种具有不可见状态的量子比特,只能由量子门控制,而不是一种存储量子比特数据的存储器,如振幅、相位或二进制值。量子类型的副本是引用副本,而不是值状态。赋值是量子类型出现在表达式中的唯一一种情况,因此正确的赋值表达式的语义要求我们使用正确的值创建引用或别名,如:
qubit alias = q; // create an alias.
H(alias); // same as H(q).
qubit q = qs[0];
qvec qs1 = qs[0:3];
在QRunes,表达式length(qvec)返回辅助经典类型从而表示向量大小,因为所有Array类型的长度都在量子程序的编译中确定,这为上述返回值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7.2 辅助类型 Auxiliary Type¶
辅助经典类型描述经典变量,这有助于我们构建量子程序。这些变量是在量子程序传输到量子设备之前确定的。在QBuilder系统中,未正式考虑辅助类型,相反,这些变量的处理由宿主语言或编程接口维护。这里我们只处理普通的数值类型和数组类型。如:
let i = 0;
H(q[i]);
注:变量i的赋值由宿主语言处理并且它不传输到量子计算机。
另一个例子是对所有量子比特进行迭代并执行hadamard门。如下:
for (i = 0 : len(q))
H(q[i]);
如果宿主语言支持动态类型系统(例如JavaScript),或支持类型或隐式类型(如C++和Python),那么我们只需要使用let关键字来定义辅助类型。例子如下:
let i = 0;
let b = 0.1;
RX(q[i],b);
7.3 经典类型 Classical Type¶
经典类型处理量子计算机中的经典位或变量。在物理底层实现中,量子芯片并不单独工作,这是因为控制和测量信号由一组嵌入式设备处理,测量结果暂时保存在这些设备的内存中。本设计旨在实现量子程序的反馈控制,如qif和qwhile。量子比特是脆弱的,在纳秒到微秒的时间内会崩溃,这比量子比特系统执行反馈所需的时间要短得多。这要求我们使用嵌入式器件来实现量子芯片控制从而满足系统的反馈要求。
经典类型是一种在嵌入式系统中表示数据的专用方法,cbit是经典类型一个例子,它用于保存量子位的测量结果。cvec是一个cbit数组,例子如下:
measure(q,c); // perform a measurement.
for (i = 0:1: q.length()) // measuring a qvec to a cvec.
measure(q[i],c[i])
提取经典类型通常涉及与将数据从嵌入式系统传输到主机的嵌入式系统的驱动接口,这点由宿主语言就可以直接处理,与量子类型类似,经典类型被认为是对嵌入式系统内存的一种映射,它不能通过赋值直接修改值。此外,分配和释放不被视为QBuilder系统的一部分。经典类型可以出现在量子程序的反馈控制序列中,例如量子选择和迭代。这一部分将在量子经典反馈部分介绍(目前没有)。经典类型可以出现在算术表达式中,与经典类型的变量相关的表达式不允许在量子计算机中进行计算,只在上述嵌入式系统中进行处理。这种类型的表达式(我们称之为经典表达式)具有量子门的等效位置。处理具有经典类型的表达式与辅助表达式的处理方式不同,这一部分将在表达式章节介绍。经典表达式的返回值是经典类型变量,对经典类型和辅助类型的二元操作符操作是有效的,返回值是经典类型。下面是一个例子:
C1 = C2;
C2 = !C2;
qif (C2) { // do something }
qif (C1) { // C1 is the negative of C2 }
将常量赋给经典类型也是有效的,但我们必须小心,因为程序在传输到量子计算机之前,实际上并没有执行分配操作。反过来,辅助类型不能由经典类型指定,下面是一个例子:
C1 = True
qif (C1) { // do something }
let a = C1; // Bad assignment
7.4 向量类型 Vector Type
向量类型是一种数据结构,表示可以代表(存储)多个同种类型的对象的集合,并可以根据索引来进行检索这些对象。向量类型的对象类型为其组成中的对象的基本类型。向量类型的在构造时不需要指定其长度。
向量类型的构造方式:
- vector <T> ivec; // T 可以是 AQC系统中的任何类型。
- let ivec = [1,2,3]; // 该方式仅可以支持辅助类型(Auxiliary Type)。
Vector类型的用法及函数调用:
1. 通过下标获取向量中的元素:Iveco[i]。
2. length(): 返回向量的长度。
3. append(t):在向量的末尾增加一个元素。
3. pop(): 删除向量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7.5 字符串类型 String Type